湖北省技术创新促进会 - 显示信息内容
关于促进会
 
 
 会员单位
·武汉凯德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胜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谷城锐丰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广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水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玛耐伦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全州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远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正文  
关于做好2025年“卓越工程师壮大行动” 卓越工程师引进专项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6-24 16:18:52 被阅览数: 69 次 来源: 湖北省技术创新促进会

一、总体要求

聚焦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卓越工程师专项中开辟引才通道,以补链、强链、固链为导向,推动制造业重点企业开展上下游链式引才,引进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突围行业急需技术的优秀工程师,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本专项列入“楚天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项目”。2025年,遴选50名左右全职招引的优秀工程师,予以重点支持。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人应为省内企业本年度(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已入职或即将入职,全职引进在湖北工作的工程师,或在省外全职聘用的当地优秀工程师。申报人应在当年度与企业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人选条件

人选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爱党报国,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年龄在55周岁以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5年以上;

3.主持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技术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使用现代工程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或作为前三发明人取得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专利,或作为前三起草人主持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写;

4.无违法违纪行为,无不良学术行为,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引才单位条件

引才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2.获批省级及以上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的企业;

3.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

4.近3年新引进投资额超10亿元、具有重大创新成果产出且对社会具有重大贡献和影响力、获得重大奖项的企业。

对于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价值、实际贡献特别突出或从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

三、申报程序

评审工作按照“公平、公正、择优”原则,按照申报推荐(包括人才举荐和同级认定)、归口初审、集中评审(包括会议评审和面试答辩)、实地考察和组织审定的程序,遴选确定入选名单。其中,申报推荐和归口初审有关要求如下:

(一)个人申报

省经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委军民融合办负责通知,组织符合条件、表现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申报,于8月15日—9月10日在线上系统(网址:https://hbee.ovc-talent.com/)注册个人账号,在线填写《申报表》和上传附件材料,提交至单位审核(意向申请单位和个人,可先对照申报通知、项目申报书,准备相应材料,线上申报端口将于8月15日开放)。省委军民融合办于9月10日前,通知并组织个人线下申报。申报人要认真阅读申报材料填报说明,客观、如实填报各项申报材料,提交引才单位人才工作部门或组织人事部门审核。

1.人才举荐:给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省内“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奖个人和团队负责人直接举荐权。给予承担最近一批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省内企业首席科学家(项目牵头人)间接举荐权。每人可举荐1名在创新创业领域中展现特殊专业工程技术能力,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非共识性人才。

被直接举荐的申报人,在线填写举荐人身份信息,上传《举荐书》,经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后,可直通组织审定环节;被间接举荐的申报人,在线填写举荐人身份信息,上传《举荐书》,经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后,可直通面试答辩环节。向省委军民融合办提交申请的申报人,线下提交《举荐书》。

2.同级认定:对下列2类人才,申报人向引才单位提交个人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后,可直通面试答辩环节。(1)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成渝都市圈等全国主要产业创新地区,全职引进的、具备省级及以上相应层次的工程类型人才;(2)取得特许工程师(CEng)、注册专业工程师(PEng)、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军工企业项目(分系统)总师等工程技术领域最高认证,或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科技型企业工作满3年以上,担任副研究员(副教授)、总工程师及以上相当职务或相应层次的人才。

人才举荐和同级认定可适当放宽人选条件。

(二)单位预审

用人单位采取档案审查、资格审核、专家评议等方式对本单位申报人选进行预审,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完整性严格把关,研究确定本单位年度推荐数量和具体人选,并在单位内部公示不少于3个工作日。

(三)归口初审

用人单位整理汇总本单位推荐人选材料,出具推荐报告,于9月20日前,登录系统注册单位账号,在线审核本单位推荐人选材料,出具推荐报告,按照以下途径统一线上提交至对应归口单位,并将盖章的《推荐报告》和《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纸质原件线下报送至对应归口单位:

中央在鄂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向省政府国资委申报,由省政府国资委负责通知。(联系人:省政府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 邱文凯,电话:027-87235309,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市(州)辖区内企业向当地经信部门申报,由省经信厅负责通知。(联系人:省经信厅中小企业发展处 聂薇,电话:027-87233838,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10号洪山大厦)

在鄂军工领域企业于9月20日前,向省委军民融合办线下申报,由省委军民融合办负责通知。(联系人:省委军民融合办人事处 汪兵林,电话:027-87279882,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一路150号)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牵头,会同本地经信部门对辖区内企业推荐的申报人选条件、资格进行审查,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荐人选,于9月30日前,在线上提交至省经信厅。省政府国资委在线上对中央在鄂企业、省属国有企业推荐的申报人选条件、资格进行审查。省委军民融合办线下进行。

(四)集中评审

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经信厅、省政府国资委分别组织省内外评审专家开展会议评审,按照1:1.5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答辩人选名单,形成正式推荐报告,于10月31日前,将推荐人选统一提交至省委人才办,《推荐报告》和《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线下报送。(联系人:联系人:省委人才办 郑清和,电话:027-87237055;资料报送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高新大道770号光谷科技大厦B座8层湖北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秘书处,联系人:卢崇萱,电话:027-65520497)

四、支持措施

(一)给予培养资助。入选人才与企业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入职到岗后,给予入选人才30万元资助,资金一次性拨付至入选人才所在企业,由企业负责管理监督。入选人才享有资助经费自主支配权,主要用于开展前瞻性选题研究、购置急需设备、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安家保障等。

(二)持续培养关注。对有标志性成果、高成长性项目的入选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牵头或参与省级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技术攻关等,提供场景应用和人才基金等成果转化服务。

(三)加强政策合力。支持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制定出台卓越工程师人才引进政策,在加强工程师人才落地发展、鼓励用人单位大胆引才、专业机构积极荐才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励。

(四)畅通发展路径。支持入选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工程师相关奖项和人才计划,可通过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申报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组织入选人才到省内外进行专题培训,支持入选人才赴国内外高校、企业参加工程技术学习交流活动,优先推荐入选人才参加国家工程师研修培训。

(五)强化激励保障。对入选人才进行典型选树和宣传推介,提高引才工作影响力和知名度。将入选人才纳入“楚才卡”B卡申领范围,在全省范围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高效便捷服务。

五、有关要求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认真做好申报推荐工作,注重引进“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企业、企业化运作新型研发机构中,长期工作在工程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引才单位要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要求,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参与度和申报质量,严格资格审查、组织专家评议、进行内部公示,做好预审工作,严把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确保推荐人选的先进性、代表性和贡献性。坚持“谁推荐谁负责”原则,市州党委组织部、省归口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规范,认真做好咨询答疑、资格初审、归口推荐等工作。同步推进卓越工程师大赛事宜,实施以评促赛,以赛促培,展示优秀工程师项目,营造良好工程师氛围环境。

 

附件:1.申报表

             2.举荐书

             3.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

             4.申报材料填报说明


 

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20日             






 
网站首页 | 促进会简介 | 联系我们 | 会员单位
Copyright 2015-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海山金谷3栋1单元2004室 联系电话:027-87899946(7)
主办:湖北省技术创新促进会 鄂ICP备15007123号-1 在线统计[ ]人次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90号